- 黄龙光;鲁国贵;
西南各民族水文化,是人们长期应对自然、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人-水观念及其实践的结果,是因水而治获得生态治理的一套惯习制度。既有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重自然生态而轻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缺乏从整体上阐释水文化的生态价值。西南各民族创造性处理人与水、人与人、人与社群等多重关系,赋予水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内涵意义。在当代工业化、城市化、商业化等现代性冲击下,西南各民族水文化渐显式微,亟待文化重构与价值转化,为人类世解决水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反思。作为一种地方之上的实践性传统生态知识,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要沿水系水域通过多点民族志调查,综合比较各民族水文化相关要素,才能系统总结水文化超越地方的普遍意义,揭示人们应对水的利-害两重矛盾属性而创造的生态智慧。
2025年05期 v.17;No.81 86-96+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拉马文才;宋嘉雯;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黔东南苗医药经历了深刻的改造与转型,逐渐从地方性苗族医疗实践演变成了一种少数民族医药体系、民族医药品牌和民族文化象征的综合体。这一过程不仅涉及国家力量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黔东南苗医药的整合、纳入与改造,也包含了苗医药在现代社会市场力量和文化传播力量推动下的深入自我重塑,涵盖了知识的科学化、市场化与品牌化以及文化符号化等多个方面,使得苗医药既保留了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又逐渐超越了地方民族社会的边界,更加深入地融入了当代主流医疗社会与文化体系之中。
2025年05期 v.17;No.81 97-10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王田;
以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为母体的格萨尔文化是一个繁复的文化体系,它体量宏大,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演进,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面相。格萨尔文化囊括了与史诗《格萨尔王传》紧密相关的民间故事、民俗活动、遗迹遗物、艺术形式等诸多文化事象。就格萨尔艺术而论,它发端于民间,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与推动,在明清时期获得了快速发展。格萨尔艺术形式多样,大致可分为格萨尔歌舞、格萨尔戏剧、格萨尔美术三类。作为格萨尔艺术的组成部分,格萨尔图像凭借可视化、直观化的特征,而成为与口头、文字相并列的第三种讲述《格萨尔王传》的文类。格萨尔图像总体属于造型艺术,同时又超越了造型艺术的范畴;格萨尔图像属于格萨尔美术,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又互为彼此;在“图像时代”“数字时代”的今天,格萨尔图像在数量上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在类型上日新月异。从文化源头上看,格萨尔图像源自《格萨尔王传》,它如实描绘、辅助协作、提升强化了史诗。从技艺的源头追溯的话,格萨尔图像源自工巧明。藏族文化中的工巧明为藏传佛教所主导,也给民间留下了一些空间。传统的格萨尔图像,诸如格萨尔唐卡、格萨尔壁画、格萨尔雕塑、格萨尔石刻、格萨尔面具等,其艺术本体均可以在工巧明中找到特定的位置。在图像学与图像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下,格萨尔图像与人类社会的其他图像一样承载着叙事与象征双重功能。
2025年05期 v.17;No.81 104-114+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吴才鑫;罗永超;
侗族女性服饰色彩艳丽,款式多样,结构精美,蕴涵着丰富的图案。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主要有三角形、四边形、圆、螺旋线、星形线等基本数学图形。研究发现其图形中几何纹样的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充分地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及统一美。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失时机地将侗族服饰中的数学图形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有利于提高侗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民族地区的数学教学质量,以推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025年05期 v.17;No.81 115-129+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