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颜小华;
桂林市作为多民族“互嵌式”城市,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近年在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示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方面实施了系列举措,并取得了重要成效,当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通过梳理桂林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举措和成效,科学分析存在的问题,从党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民族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依托阵地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从而构建立足桂林优势、突出桂林特色的城市民族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推进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贡献桂林力量。
2025年04期 v.17;No.80 17-2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陶自祥;
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地域社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空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本研究基于拉祜族搭桥节文化的调研,发现民族传统节日不仅形塑着拉祜族的文化自信并承载着本民族的集体记忆,而且还发挥着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搭桥节文化活动中各民族的参与本身就是民族涵化的过程。长期以来,搭桥节活动成为地方社会各民族共乐、共享、共情和共融的文化交流平台。通过搭桥节增进彼此的文化认知,各民族学会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彰显出地方社会和谐与文化繁荣共生的景象。因此,拉祜族搭桥节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挥文化搭桥作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地方化实践。
2025年04期 v.17;No.80 29-3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朱思红;孙波;王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建构相似或相同情感、规约与目标而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民族传统体育在凝聚共同情感、塑造集体规约、实现共同目标等方面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面临三重现实困境:情感联结机制弱化、集体规约功能退化以及共同目标达成受阻。解决这些问题,应重构文化传承的情感机制与强化文化认同纽带以修复情感联结;借助现代性调适机制建构与功能认知重塑来复位集体规约;推进文化资本转化、重构道德教化体系、促进文化社会整合以及激活传统民主基因促进共同目标实现。从而在新时代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4期 v.17;No.80 38-45+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