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来稿必须为作者原创尚未刊发的稿件,一般在11000左右字(特稿不限)。来稿要求有文章题名、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正文第一页地脚处排印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注释、参考文献。另外,稿件还应当遵循如下的学术论文规范撰写:
1.文章题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2.作者名。署于文章题名之下,多位作者之间各用逗号相隔。
3.作者单位。署于作者名之下,包括单位所在地、邮编。
4.摘要。排在作者名之下。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力求简洁,准确,不超过500字。
5.注释及参考文献的标注
本刊参考文献和注释一并放置于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使用上标格式),每页单独排序。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注释的标注格式如下。
①周大鸣:《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与方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5页。
②岸本美绪:《风俗与历史观: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梁敏玲、毛亦可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08页。
③王筑生:《社会变迁与适应:中国的景颇与利奇的模式》,周星,王铭铭主编:《社会文化人类学讲演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0-12页。
④石硕:《胡入中华:“中华”一词的产生及开放性特点——东晋南北朝至隋唐胡汉融合与“中华”词义嬗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
⑤刘志伟:《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华南研究30年》,https://mp.weixin.qq.com/s/DA_3LwLVmN5Uzj9UXRcbTQ,访问时间:2022年12月29日。
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使用该语种通行的引证标注方式。建议作者采用谷歌学术导出MLA格式,在此基础上注明具体引用的页码。
Stoller, Paul. The taste of ethnographic things: The senses in anthropology.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89:13.
Pink, Sarah, Katharina Gerstenberger and Patricia Herminghouse, eds. Applications of anthropology. Vol. 2, Berghahn Books, 2006:45.
田野调查资料的注释。访谈材料需要注明访谈对象、访谈地点、访谈时间和访谈人等信息,其中访谈对象根据上下文需要用括号附上必要的出生年份和性别;访谈人为作者时可省略,访谈人不是作者时,需要注明必要的访谈人信息;若是多个访谈对象和多个访谈人,则先后注明。
田野笔记的注释,需要注明时间。
访谈对象:杨MJ(1953-,女),访谈地点:杨MJ家,访谈时间:2022-06-08,访谈人:张三(凯里学院2020级民族学专业本科生)。
其余未尽事宜参阅学刊最新版。
6.来稿注意事项
(1)稿件要求校对准确。引文务请核清,并详细注明出处。
(2)来稿尽量提供与内容相关的照片或图表,图片背后写明图片内容,并署名拍摄、制作者及制作时间。图片要求真实,不得仿造。若属引用,请注明出处及其作者名。
(3)来稿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不退,过3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另投他处。
(4)来稿请作者于稿件末注明自己的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以便于联系。
|